六九三 吞云妖王 (第1/2页)
“这,这是什么意思啊?”
前两句,羲霓仔细揣摩还能明白,后两句她可就彻底蒙了。
“哦~”李乃新这才回过神来:“我原本是想借你春蚕不知秋意,夏蝉不知冬雪,告诉你一些道理了,可不由得因这两句话走神了!”
“既然如此,那你就解释解释呗!”
李乃新有些哀伤的说:“整首诗的意思是说:春夏秋冬四时运转自有其规律,就好比人一生的枯荣盛衰,绝非人力所能干预,有些事情的结果早已注定,强求不得。”
看着李乃新无助的样子,羲霓莫名的心酸:“新~你放心!我一定会想办法让李昊修出灵智的,他现在再不济,难道还不如一块顽石吗?”
“不说这些了!”李乃新摆摆手说:“如果这首诗只看前两句,我们可以得出显而易见的结论:由于春蚕和夏蝉的寿命很短,所以它怎么也不会知道这世上还有凉凉的秋意和刺骨的冰雪?而这些都出自庄子的秋水篇。”
“《庄子.秋水》有云: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;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;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,束于教也。”
意思就是说:对于井底之蛙,你没办法跟它谈论大海,因为它一辈子只生活在井底那个狭小的空间,从来没见过大海;和春生秋死的昆虫,你也没法跟它谈论冰雪,因为它受到生存时间的限制,也不可能见过冰雪;而跟那些仅仅懂得某方面道理的乡曲之士,你更没法跟他谈论大道,因为他被所受的教育束缚住了。
庄子以此为喻,指出:人的认识、见解,以及观念都会受到环境影响,生活环境狭小的人,因为眼界不开,就会产生诸多认识上的片面性,不能理解高深远大的事物。
现在你明白我为什么说:见识局限了你的思维了吧?”
听到此处,羲霓双手抱拳抬至头顶,然后躬身九十度,由衷的说道:“多谢先生为我解惑!”然后,起身诚恳的问道:“那先生,在你们的世界里,可有什么办法防御蝗灾吗?”
“有道是:旱极而蝗、久旱必有蝗。”李乃新想了想说:“我们那个世界,古时候也时常蝗灾泛滥,民不聊生。长此以往,我们那个便有了各种各样的防蝗措施。”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